三峡大学法学院简介

三峡大学法学院起源于2000年9月成立的三峡大学政法学院。2011年4月正式挂牌成立。

机构设置

学院教学与科研机构完善:现有1个系部,2个研究所(法学研究所、能源法研究所),2个科研与社会服务机构(三峡大学法律服务中心、宜昌市社会管理法治化三峡大学协同创新中心),1个法学实验教学中心(包括模拟法庭教学实验室、社区法律赋能诊所等功能实验室),另有法学图书资料室和《求索》编辑工作室。

学科建设

学院现有一个法学本科专业,目前在校学生455人。该学科从2004年开始挂靠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下招收社会主义法治方向硕士研究生,目前拥有“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与法治实践”专业硕士点一个。学院结合学校学科的优势,现确立的重点学科发展方向有5个,分别是医事法学、能源法学、民族法学、民商法学和诉讼法学。

师资队伍

法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已形成了一支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合理、专业方向齐备、实力雄厚的的教学科研队伍。拥有教师、行政人员34人,专任教师26人,挂靠教师1人,校级特聘教授2人,三峡大学“151”学术带头人2人,学术骨干2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1人,拥有博士学历专任教师11人,拥有硕士学历教师28人,硕士生导师 13人,专任教师中博士比例达到了45%,硕士比例达到100%。

科学研究

在科研方面,近3年以来,本学科主持了国家社科基金2项(性骚扰纠纷解决制度研究、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研究)和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发达国家新能源法律政策研究及中国的战略选择》子项目《美国新能源法律与政策研究》1项,教育部和司法部、湖北省社科基金和中国法学会等省部级课题9项,其他各级各类课题60余项,获项目经费200余万。学院教师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CSSCI原刊、中文核心期刊、EI收录检索、人大复印、新华文摘摘录共60余篇,出版专著10部。学院成功申报并获批宜昌市社会管理法治化三峡大学协同创新中心,签订协同创新基地5个。

人才培养

在教学方面,除教育部门规定的十六门法学核心课程外,学院还开设了婚姻家庭法、法医学、环境法等20余门的选修课,充分利用三峡大学作为综合性大学的多学科优势,指导学生在全校范围内选修课程,拓展学生的视野;聘请有丰富司法实践经验和精深法学专业知识的司法干部为学院兼职教授,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组织和开展观摩审判、模拟审判、法律咨询、社会调查、专业实习等教学实践活动;设有三峡大学法律服务中心、法律事务实验室、物证鉴定中心,《求索》编辑部,为学生学习、实践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学院资料室现有藏书2.5万册,专业期刊杂志30余种,基本上能满足教学与科研的需求。自2000年以来,法学院共培养本科毕业生 1400余人,其中,从事律师、法官、检察官、法律顾问、政府工作、法学教学工作的毕业生占50 %以上。

对外交流

学院对外交流与合作活跃。学院每年参与国际交流的人数累计达5人次,为湖北省县级及以上政府提供咨询服务达10余次,每年接待国内法学的专家学者讲学近10余人次;与湖北省宜昌市法院、检察院系统和知名律师事务所、宜昌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宜昌市城市建设管理局等22家单位新建多项产学研合作基地,定期派遣教师和学生出国讲学、研究、访问、学习。在国内与台湾及内地各法律院校和研究机构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学院倡导“厚德重法、明辨笃行”的精神。站在新世纪的起跑线上,全院师生员工正在校党委和行政的领导下,团结一心、开拓创新,以人为本、以研为重,立足中南、面向全国,力争在队伍建设、学科建设、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更丰硕的成果,为实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作出更大的贡献。